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这项首次发布于1998年、2003年开始修订、2007年完成修订,修订后有较大变化的国家标准引起了广大防盗安全门的生产企业、经销商、建筑设计部门以及普通消费者的普遍关注。企业关注标准的变化,以便按照新标准组织生产、销售;消费者关注的是按照新标准生产的防盗安全门是否能够更加有效地防盗。
据标准主要起草人、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体防护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牟晓生介绍,近年来,我国防盗安全门产品中新技术、新材料、新设计层出不穷,防盗安全门不仅承载着防盗功能,同时也成为建筑装饰物品。另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以物业管理为中心的社区模式越来越普遍,网络化视频监控、电子锁以及探测报警装置在防盗安全门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原有对防盗安全门的理解和定义。修订后的标准通过明确、清晰的分等分级的方法将各种类型的防盗安全门产品涵盖进来。标准修订后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防盗安全级别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使消费者不再只从外形上判断防盗安全门的优劣,从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消费。这次修订以扩大防盗级别为核心,以直接引用国际标准中的先进的检测方法为目的,以永久性固定标记为手段,可以使防盗安全门产品更加规范,确保防盗安全门的质量、性能可靠,也是防止低质量的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技术依据。
牟晓生介绍,和原标准相比,修订标准有12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标准的适用范围由原来适用于居民住宅及其他民用建筑使用修订为适用于民用及其他重要场所和部位使用;二是防盗安全级别由原来C、B、A三级修订为甲、乙、丙、丁四级;三是增加了钢质防盗安全门的板材厚度及允许偏差的技术要求;四是为明示执法者、消费者,有效的防止制假造假,规定了永久固定标记;五是为约束生产者确保防盗安全门的防盗性能,增加了主锁舌有效伸出长度的检测及门框与门扇间的锁闭点数;六是增加了悬端吊重试验、撞击障碍物试验两项关于铰链连接强度的检测项目,替代原标准关于对铰链连接强度的不适用的压力试验;七是对抗冲击试验中的残余凹变形根据板材材质及厚度做了更加具体的限定,并划入防盗安全级别规定中;八是在防破坏性能试验中,仅对非钢质板材材质提出门扇防破坏性试验的打开615cm2开口的要求和试验方法,由于打开615cm2开口存在人为因素检测的可能性较大,对钢质板材材质的防盗安全门不再提出这一要求;九是将防破坏性能试验净工作时间调整为30分钟、15分钟、10分钟和6分钟,分别对应甲、乙、丙、丁4个等级的产品;十是删除在修订标准中不涉及的定义和名词术语,如折叠门、栅栏门、定时锁、双向锁、专用锁、防撬锁、便携式电动手工工具等,删除已被替代门铰链稳定性试验;十一是删除实际检测中的很难做到或无法实现的附件及配件的检测项目,采用查验产品的有效合格证明的方法;十二是将直接关系产品的质量和防盗性能的永久性固定标记、钢制板材厚度、防破坏时间、锁具确定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条款。
对于很多媒体已经报道很多的防破坏性能试验净工作时间的调整,牟晓生解释说,普通消费者可能以为,将丁级防盗安全防破坏性能试验净工作时间确定为6分钟,短短6分钟就可以被打开的防盗安全门是不敢使用的。其实,这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研究了图纸、产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特定工具进行的破坏试验的时间,因为达到防破坏30分钟的防盗门比较少,而普遍使用的大部分防盗安全门防破坏时间都在10~15分钟,也为兼顾市场低层次需求和有效控制低端产品的质量,增加了防破坏性能试验时间满足6分钟的丁级防盗安全门,并按相关指标作了验证检测。即使丁级的防盗安全门,也比市场上销售的严重偏离标准的防护门、平开门、钢制门、进户门等所谓的防盗安全门的性能要好。6分钟的防盗安全防破坏性能试验是净工作时间,如果小偷开启,没有半个小时是根本打不开的。